以“實業救國”為己任的中國著名民族實業家、“天字號”化工企業的創始者吳蘊初先生組織工廠從上海內遷,建成重慶天原電化廠。
以“實業救國”為己任的中國著名民族實業家、“天字號”化工企業的創始者吳蘊初先生組織工廠從上海內遷,建成重慶天原電化廠。
開始籌建宜賓天原電化廠,1944年在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創建了“天原電化廠宜賓分廠”。經歷了從解放前私營企業、官商合股企業,到解放后公私合營、全民所有制、股份制企業的演變過程。
隸屬川南工業廳,1952年隸屬四川省工業廳,1956年隸屬重工業部化工局,成為全民所有制企業,1958年由化工部下放到四川省工業廳。
國家實施三線建設,從上海、天津等沿海省市將陰、陽離子交換樹脂、過氯乙烯樹脂、高效次氯酸鈣等產品內遷到宜賓天原,同時新上聚氯乙烯項目。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宜賓天原從單一的燒堿產品形成燒堿、聚氯乙烯、離子交換樹脂、水合肼等系列產品。
公司年總產值5782萬元,職工人數2439人。通過“六五”、“七五”、“八五”期間的發展,公司擴大主產品規模和水電汽配套公用工程能力,成為國家大型二檔企業。
宜賓天原化工總廠改制為宜賓天原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更名為宜賓天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明確了“走精細創新經營之路,創中國優勢氯堿企業”的戰略目標,全力實施“以提高競爭力為目標的國企整體重塑”,實施以“能源、環保、技術和文化”為四大支撐的垂直一體化密集型增長戰略。效益從1998年虧損5000余萬元到2001年實現利潤上億元。
宜賓天原經營班子榮獲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四川省唯一的企業優秀經營管理團隊。
宜賓天原成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
天原集團引入浙江榮盛集團、廣東德美化工、浙江賜富集團三家戰略投資者,共計引資10.5億元,大大加快了創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氯堿企業的戰略進程。
天原集團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根據《宜賓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發展綱要》,宜賓城市發展規劃將天原集團老廠區及宜賓天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原宜賓天億特種樹脂有限責任公司)的土地納入城市統一規劃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天原集團于2012年4月開始啟動搬遷工作,下屬子公司天億公司(化二廠)從2012年4月9日正式停產。2013年6月本部老廠區全面停產,按照“整體搬遷、分步實施”的原則進行搬遷。
利用搬遷之機,新材料產業園區首期項目于2013年1月份一期項目建成投產,按照“打造綠色化學材料和先進化學電池材料技術公司”的發展定位,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轉型發展,重點布局精細氯堿化工產業、化工新材料產業、新能源先進化學電池及材料產業領域,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
天原集團鈦白粉項目實施主體海豐和泰公司注冊成立,初步形成以氯堿化工產業為基礎,以新材料產業的延伸和新能源先進化學電池及材料產業為兩翼的大型綜合現代企業集團。
公司成功引入上市公司國光電器、江蘇國泰在宜賓合資建成宜賓鋰寶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年產2萬噸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項目、年產2萬噸氫氧化鎳鈷錳項目,這是公司轉型發展模式的新突破。
天原集團與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四川天原怡亞通供應鏈有限公司”。新公司在供應鏈金融、供應鏈綜合商業服務等相關領域開展廣泛深入的合資合作。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版權所有 | 聯系我們 | 公司郵箱
宜賓天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蜀ICP備05005146號 川公網安備 51150002000183號
公司地址:四川省宜賓市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港園路西段61號